close

淺談TTQS對輔導時數管理之運用

輔導顧問:趙伯良

 

去年,筆者在專欄中發表「TTQS對團隊的影響力」一文,從荷蘭的教育體制引申出台灣推動教改的歷程,進而提到如果企業在草創初期就能建立好教育體系,讓新進人員明確知道訓練的目的及效益,追蹤訓練後的成效,甚至觀察且評估同仁在工作推動上面,是否仍有不足之處需要藉由訓練加以強化,同時創造出一個學習的環境,那麼員工在TTQS推動的支持度就能大幅提高。

這次筆者想藉此為出發點,進而探討輔導時數管理的運用。

根據TTQS發布101~103年度評核結果統計資料顯示,企業導入TTQS通過的家數一年比一年多,可見TTQS的滲透力已逐漸發散,但是如果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發布2014年《中小企業白皮書》所提,2014年中小企業逾135.3萬家,就業866.9萬人,佔全國就業人數78.25%,筆者認為著眼長遠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努力。最主要的根因乃在於企業的配合。

政府的立場其實是希望透過輔導顧問為種子部隊,深入企業詳細診斷、剖析,可以協助企業讓訓練體制的架構更加清晰,使制度更建全,並藉由研討會等公開場合推廣TTQS的效益。

倘若將企業區分成營利事業單位,例如大型企業、中小企業、微型企業,導入的TTQS是企業機構版;反之,若是非營利事業單位,如協會、公會等,導入的TTQS就是訓練機構版,協會成員也以兼職性質居多,然而,面臨景氣寒冬,創業的個體戶雖已經縮減,但是個人創業的機構絕不是目前TTQS推廣的主流。

企業推動TTQS的困難點在於人力、資源及時間的不足,就人力來說,[1] 2015-10-01/遠見雜誌/352期 李建興提到人口老化、少子化、中高齡早退,青年晚進職場、高階精英出走、外勞政策不彰,就像是台灣人力市場的六大病因,鯨吞蠶食著台灣寶貴的人力資源,讓產業身陷崩裂懸崖。

2015年將是台灣「進入工作年齡人口」比「退休人口」還多的最後一年。這一年,台灣的工作人口達到了最高點1736.86萬。明年起,台灣的勞動人口,就在「退多進少」的狀況下,迅速下降,而且降幅愈來愈大。

以勞動參與率來說,2014年台灣的勞參率只有58.5%,竟是全球末段班,遠低於新加坡的67.0%和韓國的62.4%。

儘管台灣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,但國人實際平均退休年齡卻落在61.3歲。

投保勞保的人平均退休年齡57歲、公務員平均55歲退休,軍職更早,43歲就離開職場。

此外,台灣消失的上班族,還包括留不住中高階人才。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「2014年世界人才報告」,在全球60個國家中,台灣「人才外流」嚴重度居然高居第11名。

勞動部也表示,目前台灣居留在大陸工作人數約有50萬到100萬人。其中,45歲以下占84%,大學學歷以上72%,可見,西進的大都是精英。

除了已經出走的,留在國內的人才也蠢蠢欲動。yes123求職網針對1000多位上班族調查就發現,有75.3%表明了想在國外工作。

台灣人才出走,已成了銳不可擋的趨勢。留不住人才就算了,更值得擔心的是,台灣也卻吸引不了中高階的國外人才前來。「消失中的上班族」,絕對不是一時的急症,已是一場又痛又長的病痛。

綜觀上述分析使筆者十分有感,深刻的體認到如果要輔佐企業導入TTQS,或許應該考量針對輔導時數略做調整,坦白說以TTQS金牌的企業分析例如國泰人壽、台積電、中華汽車等,無不是全球知名大型企業,由於這些企業本身就擁有豐富的資源,辦訓人員的素質高,通常輔導顧問診斷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心思在其身上,約略審視文件紀錄即可的完整性,即可引導其通過TTQS評核,得到不錯的成績,諷刺的是對弱勢的中小企業而言,受限人力以及立基點薄弱,輔導顧問必須多發揮耐心,甚至是需要利用私人時間,不斷的協助指導中小企業。

然而,我們就要探討一樣都是輔導四次,每次3小時,究竟政府想要推廣的是通過TTQS的家數持續穩健成長,還是最後落為大者恆大、小者恆小的M型企業?對中小企業來說,雪上加霜的是即便派員參與TTQS訓練,但對於TTQS的精神、要求仍是一知半解,不了解要如何彙整相關文件紀錄,輔導四次仍然不夠,言歸正傳面對新系統,不能再用框架內的舊答案。

所以,筆者在此建議主管機關可考量彈性的分配輔導次數,已具專業水準的大型企業,以輔導二次為限;中小企業若對於四次輔導次數仍深感不足,可再申請要求輔導,衍生的費用問題可比照3年7萬學習不斷,政府出資70%,企業負擔30%的方式,如此,應可促使企業提高積極度,並加快通過評核的步伐。

 

20151120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chol 的頭像
jchol

熱河同鄉會

jch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